5月8日至12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团结报》等组成中央新闻媒体记者采访团在贵州毕节进行采访,实地了解农工党中央及贵州省委会帮扶毕节市大方县的情况,感受大方县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据了解,1986年农工党中央开始关注贵州省毕节地区并开展了一些帮扶工作,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以及1994年确定毕节市大方县为对口帮扶县后,农工党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指导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开展对毕节试验区的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00万大方人民都知道农工党。”来到大方县采访的第一天,中共大方县委书记卢林就这样告诉记者。在大方采访的5天时间里,记者们也切实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在毕节实验区同心食品药品产业园,记者看到了正在兴建中的标准化厂房,也听到了农工党党员企业家们决心在大方扎根的心声;在鸡场乡、理化乡、六龙镇、羊场镇等乡镇卫生院,由农工党中央发起的“同心助医工程”落地生根,大大缓解了当地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在大坝村、石关村,记者看到了由农工党帮助实施的中药、蔬菜种植正帮助当地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以前农民种植蔬菜都是分散的,是农工党的专家帮助我们制定了蔬菜种植的发展规划并提供技术支持,才使得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大方县农牧局副局长郑美荣说。
据大坝村中共支部书记吴守鹏介绍,通过农工党的倾力帮扶,大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2080元增加到2011年的5274元。
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农工党通过各种渠道捐赠、引进、协调投入资金达20亿元,项目涵盖地下水开发、白内障复明手术、中草种植、生态建设等。此外,农工党还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建立了毕节试验区第一个“同心”产业园区——“毕节试验区食品药品同心工业园区”。该园区已经引进企业13个,开工建设6个,正在规划选址的7个,共计引资27.55亿元。2010年农工党中央联合多家单位在毕节试验区开展实施的“同心助医工程”已为毕节地区培训乡村医生2200名,向毕节地区捐赠了价值800万元的药品。投入资金3200万元,帮助大方县31所乡镇卫生院和204个村卫生室实施改、扩建项目。捐赠价值500万元的18辆救护车和流动医院车,建立了全县的基层医疗救护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