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的重庆考察,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前所未见的事物,也增长了很多见识,应该说不虚此行。但众多收获中,于脑中梳理一遍,更觉还是对重庆的桥印象深刻。说到桥,各种桥的形象便浮现上来,联想翩翩——有活生生矗立的钢筋水泥,有烙有历史痕迹的,有连接民主政治的,更有沟通感情的,于是决定将“桥”作为重庆考察报告的主题,是以此文。
生活之桥——重庆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建筑的桥。据莫裕全同学介绍,重庆市区的桥大大小小有60多座,成为重庆市区交通最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大多数重庆人每天都要走过和跨越的必经之所。因为特殊的地形地貌的影响,重庆的桥,形态各异,成为桥梁建筑史的一大奇观。有的笔直,有的盘绕;有依附高山,有的横跨两岸;有的如蛟龙卧水,有的似从天而降,天堑变通途。不仅表现形式迥异,重庆的桥数量也很多,尤其是在江水两岸的桥,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刚下一桥,又攀一桥,形成一个建筑景观,也成为游客值得久久回味之记忆。重庆为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并环抱,因此重庆是个有很大包容性的城市,在桥梁的建设上也是如此。在重庆,桥梁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很难找到建筑风格一致的桥梁,体现重庆人能够兼容各种建筑风格的桥梁建筑方式。
民主之桥——重庆为我国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主党派的创建、发展搭建了一座桥。重庆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教育基地,是我国三个半民主党派的发源地,校场口、人民公园等地的民主党派纪念碑,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仿佛看到当年一大群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奔走呼吁的民主人,当年他们是为了争取民主自由而奔走,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奔走,中国共产党更是在这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工作,发展壮大了进步力量,团结了民主力量,孤立了反动势力。以史为鉴,借今明志,通过对民主党派在重庆纪念地的参观,更加坚定了我们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多党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尽绵薄之力,为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富裕做出应有贡献的决心,这是今天我们民主党派人士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责任在前,责无旁贷。
红色之桥——重庆为我们加深对革命先烈斗争史的认识和了解搭建了一座桥。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等红色旅游景点,使我们感慨万千,思绪难平。我们既看到了革命先烈斗争的艰苦卓绝,又看到反动势力施行的残暴;既缅怀革命者为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壮怀激烈,又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建设成果来之不易。参观的同时,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先烈,我们应该怎么做?重庆人用自己突飞猛进的建设成果告慰了革命者的在天之灵,全国人民也要用对经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告慰革命者的在天之灵。我们今天的和谐安定是他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只有珍惜今天的幸福局面,努力建设好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和谐社会目标,才是对这段历史的负责任的回答。
感情之桥——重庆为学员之间,学员和老师之间搭建了一座感情的桥。同学们都很珍惜这次近距离的生活接触,大家都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地区差异,甚至忘记了性别差异,快乐是我们的主题。互相关心,互相提醒,互相善意的调侃随时可见,仿佛大家都回到了年轻时代,回到了“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激情岁月。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同学门创造了很多经典佳话,无论何时提起,都一定会让人忍俊不住。同学间不熟的变的熟悉了,已熟的更象兄弟姐妹,类似“永远的第一组”这样的约定早已在心中扎根。刘旺教务长风度翩翩,思路严谨,他能准确说出每个同学的姓名,单位,甚至职务,让我惊讶的同时更佩服他的记忆之准、之强!乔老师忙前忙后,很难见到她能安安稳稳的坐下来吃饭,因为她要照顾全体人员!还有高唯唯老师,王建均老师,张翠英老师,薄医生等等,无不对学员关心关爱,相处融洽。
重庆之行,终生难忘。(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网站 作者 邓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