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後,蔣介石指使陳誠軟化、收買被監禁的葉挺,然而前後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卻絲毫也動搖不了葉挺。1943年,陳誠出任遠征軍司令長官,兩次誘降葉挺,說︰“希夷,你如果想帶兵,便任集團軍總司令。想清閑些,便任四戰區副司令長官。”
葉挺憤怒地對陳誠說︰“不要欺人太甚,我有三條路可走︰一逃跑,二自殺。”
陳誠見葉挺說得這樣堅決,忙問︰“第三條路呢?”
葉挺說︰“到桂林和任公(李濟深)一起住總可以吧。”
葉挺是共產黨員,李濟深是國民黨員,兩人相交相知卻是很深的。
結 誼
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李濟深任北伐軍總參謀長兼第四軍軍長,葉挺任四軍獨立團團長。四軍所向披靡,佔湖南、下汀泗橋、賀勝橋,直指武昌,博得了“鐵軍”的聲譽。葉挺的獨立團任北伐先鋒,是眾所公認的北伐第一功。共同的戰斗使李濟深和葉挺相互推崇、相互敬重。然而蔣介石破壞國共合作,發動“四•一二”政變,葉挺和李濟深因政見不同而暫時分手。
在政治斗爭的血雨腥風中,葉挺被迫流亡海外;李濟深則逐漸認清蔣介石反革命反人民的真實面目,開始了反蔣的斗爭。“九•一八”事變後,剛剛從囚禁中恢復自由的李濟深,公開指責國民黨當局誤國,主張要蔣介石發布“罪己詔”。遠在海外的葉挺對此十分敬佩。“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由原四軍改編的十九路軍在蔣光鼐、蔡廷鍇的率領下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李濟深以軍事委員會常委和辦公廳主任的身份發表通電,要求國民黨當局“以最大決心,共謀長期之抵抗”。
葉挺為老四軍戰友的愛國之舉感到高興,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果然,蔣介石對日妥協,破壞抗戰,坐視十九路軍彈盡糧絕,並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戰後蔣介石把十九路軍調到福建進攻工農紅軍。李濟深憤而辭去各項職務,離開南京前往香港。葉挺于1932年秋天回到澳門後,不久即拜訪了李濟深。共同的抗日反蔣志願,使葉、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33年,十九路軍官兵不甘心充當蔣介石打內戰的炮灰,揭竿而起,舉起抗日反蔣大旗,組織生產人民黨,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推李濟深為主席。
葉挺在李濟深的邀請下,積極參與事變的謀劃運籌,並以客座參謀的身份與李濟深一起從香港到福州。福建人民政府與江西蘇區的中共達成互派軍事代表的協議時,李濟深的老部下尹時中一再推薦葉挺,認為葉與朱德等紅軍領導人相熟,紅軍中還有葉在獨立團和四軍時期的一些老部下,葉擔任這項使命最合適。但有人認為葉挺不能代表十九路軍。葉挺自己也認為身份不合,只得作罷。
事變失敗後,李、葉分別回到香港。不屈不撓的李濟深和福建事變的領導者們,在生產人民黨的基礎上,改組成立了“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提出“爭取民族獨立,樹立人民政權”的政治主張。葉挺是“同盟”中的一員,每月到香港兩三次,參加“同盟”的活動,葉挺的主要工作是聯絡國民黨軍隊中的反蔣將領。他以同學和袍澤的身份給他們寫信,介紹“同盟”的政治主張,爭取他們參與或支持“同盟”。“革命同盟”需要出版書報,宣傳反蔣抗日。因在香港印刷有許多困難,負責這項工作的梅龔彬便與葉挺商量,由葉挺主持,在澳門板樟廟街辦了一家小型印刷廠,印刷出版了“革命同盟”的許多進步書刊和宣傳材料。
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李濟深出任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由蔣介石兼任),葉挺聘任新四軍軍長。
李濟深聘請一些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到黨政委員會工作,積極推動抗日。李濟深長期反蔣,曾以各種方式支持一些反蔣武裝。這些武裝的領導者派人找李濟深聯系,爭取編入新四軍,開赴前線抗日。李濟深派助手李任夫把這些武裝情況、所在區域、人員槍支數目造冊,又給葉挺寫了一封推薦信,叫李任夫到漢口找葉挺。葉挺那里正組建部隊,看到李濟深的推薦信喜出望外。為了爭取時間,葉挺核對了情況即指派兩個專人負責,並呈報何應欽,要求給予正式批準。
幾天後,何應欽拿來蔣介石的批示︰“此種部隊,不準改編。”對此,李濟深和葉挺非常氣憤。
葉挺一針見血地說︰“蔣介石根本不願意成立新四軍,他對共產黨的發展怕得要死。北伐的教訓記憶猶新,將來也可能舊劇重演。”
李濟深說︰“今後一定要打破蔣的包辦局面,國家都有希望。”
相惜
新四軍整編就緒後,葉挺指揮部隊在大江南北開展敵後游擊戰。李濟深的黨政委員會有周恩來等著名共產黨員,又有進步人士和國民黨左派,蔣介石很怕他們共同反對自己,于是在1940年調李濟深任桂林辦公廳主任。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隨著抗戰深入不斷發展壯大使蔣介石又怕又恨,終于在1941年春制造了“皖南事變”,葉挺被扣押。
李濟深得知“皖南事變”的消息後非常憤怒。他深知蔣介石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為葉挺的安全擔憂。他讓秘書發兩封電報,一封給陳誠,請陳誠對葉挺的安全關注;一封給顧祝同,說明葉挺因傷被俘,準備派一位名醫為他治療。
1941年7月,葉挺被國民黨當局從江西上饒轉押到重慶,途徑桂林。李濟深令秘書設法把葉挺接到自己的辦公室。兩人相見感慨萬千,促膝傾談至深夜。葉挺夫人李秀文想帶衣物探望葉挺,李濟深盡全力幫助她。李濟深多次親自寫信給顧祝同、戴笠等人,使李秀文在1942年秋和葉挺相見。
陳誠終于作出了讓步,同意葉挺到桂林去。1943年初夏,葉挺給李濟深發來電報,請李為他準備住房。李濟深交給葉挺的副官梅文鼎一筆款項,在建干路買了一棟二層樓的房子,讓葉挺居住。
葉挺到桂林後,獲知李濟深的經濟狀況不好,就賣掉了建干路的房子,搬到離市區較遠的觀間山簡易平房居住。葉挺在桂林雖然可以和妻子兒女住在一起,但周圍總有特務監視。唯有李濟深的辦公室和何香凝的家是葉挺進出自由的安全地方。李濟深在桂林是最高長官,特務們當然不敢冒犯。何香凝是國民黨老前輩,只要發現葉挺周圍的特務,便指著特務鼻子斥責︰“你去告訴蔣介石,就說廖仲愷夫人又來看葉挺了”。特務們在何香凝面前灰溜溜地躲掉了。
1943年底,日軍有進犯湘、桂的動態。蔣介石害怕葉挺逃脫,準備采取措施。周恩來得知後,要求中共桂林黨組向葉挺轉達他的口頭指示。中共桂林黨組的胡希明在李濟深辦公室向葉挺轉達︰“周恩來同志說,蔣介石是不敢公開殺害葉將軍的,囑咐葉將軍不要走;走,會給蔣介石找到借口,反而不利。”
葉挺听後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他感謝黨對自己的關懷。
1944年4月下旬的一天夜里,葉挺全家已經睡熟。有人在門外高喊︰“葉高參!你家的羊跑出來到山上去了。”
葉挺穿上衣服出門去找,就再也沒有回去。
李濟深得知後非常生氣,把當時負責西南六省的軍統特務頭子楊繼榮找來,嚴令交出葉挺。第二天,楊繼榮才向他報告,是根據蔣介石的手令,由憲兵五團將葉挺送上飛機,已經轉到貴州息烽去了。楊繼榮走後,飽經風霜的李濟深潸然淚下,他以為再也見不到葉挺了。
重逢
抗戰勝利後,毛澤東親自到重慶參加國共談判,蔣介石被迫承認人民的民主權利,同意把釋放政治犯寫進《雙十協定》。但是協定簽訂後蔣介石卻拖延不予實施。
1946年春,中共向國民黨提出,願以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換回葉挺。蔣介石迫不得已,才接受建議。葉挺被囚五年之後,終于獲得了自由。恰在這時李濟深參加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從香港到重慶。葉挺和李濟深又見面了。周恩來和民主黨派的人士為歡迎李濟深等到渝,慶賀葉挺、廖承志出獄,舉辦了一個民主進步人士的聚會。葉挺、李濟深這一對摯友終于再度相見。
然而,蔣介石從來就沒有和平的誠意。李濟深、葉挺都知道,與蔣介石的徹底決裂時刻已經到來。李濟深回香港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呼吁和平,揭露國民黨當局的獨裁專制。葉挺則主動向中共中央請纓,決心重上戰場徹底打敗蔣介石集團。中共中央決定,由葉挺代替周恩來,赴延安整軍。不幸的是,在飛往延安的途中,由于天氣惡劣,飛機失事,葉挺遇難。
消息傳來,李濟深悲痛萬分,提筆寫下哀痛而深沉的挽詞︰
旋乾轉坤,勝利還需謀建國;
疾風暴雨,艱危不幸失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