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四强化”全力确保民营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万州区】“四强化”全力确保民营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来源:重庆统一战线
2020/03/11 16:31:00
责任编辑:姜龙
 
  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万州区坚持“疫情防控是前提,有序可控是要求”原则,通过强化政策、服务、法治、用工等多种保障,压实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民营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强化政策保障。一是提供政策支撑。制定出台《万州区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和自媒体平台等方式,及时转发企业复工复产指南,确保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有章可循。二是注重政策宣传。安排专人将疫情发生以来的惠企政策按照中央、市级、区级3个层级梳理、分类,并以电子文本形式汇编成册,便于企业查找掌握。大力开展涉企惠企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等渠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认真领会、充分用好各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惠企举措。三是落实惠企政策。全力落实中小企业援企稳岗、社保费缓缴政策。经初步测算,预计全区发放援企稳岗返还资金近1亿元,缓缴一季度社保费1亿元,将惠及中小企业4300余家,稳定就业岗位2.5万余个。目前,正在兑现第一批30户复工复产企业援企稳岗还返补助。
 
  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强化复工复产指导。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派驻企业复产复工指导员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从乡镇街道、区级各行业主管部门、万州经开区抽调指导员派驻企业,采取主动上门、驻厂办公、蹲点助产等方式,检查指导企业“三个最严”(最严格的企业疫情防控措施、岗位责任制和督促检查)、“四个责任”(万州经开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要落实属地责任,有力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属事责任,落实指导、协调、督促、服务,认真抓好本系统本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制定好、落实好防控方案;企业员工要强化个人责任,积极支持防控工作,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要求。)以及“五个必须”“五个有”“六个到位”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复工复产督查。在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细化督导分工,31位区领导与31家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指导,由区领导带队,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检查指导企业执行复工复产备案检查制度、兑现企业复工复产“五个必须”防控承诺和“五个有”“六个到位”防控要求落实情况;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四个责任”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区级有关部门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创造条件情况,确保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协同并进。三是深入开展协调服务。按照“无事不打扰、有事快解决”的原则,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联合组建8个在产复产民营企业服务队,与40家民营企业开展联络服务,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线上联系为主,实地走访为辅的方式,畅通服务渠道、便捷联系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物流、用能等困难问题。发挥建言作用,收集企业诉求,向区委区政府报送《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的建议》信息专报,供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四是优化政务服务。简化流程,实行复工复产线上备案通道。严格落实复工复产备案审查制度,鼓励企业通过网络方式提交报备资料。
 
  强化法治保障。一是组建法律服务指导团。组建“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复工法律服务指导团”,覆盖全区20家律师事务所的61名律师,以区律工委民商部成员为骨干,为全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二是创新法律服务方式。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等线上方式,开展“一对一”法律对接服务。目前,已有35名律师与企业进行了一对一对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60多条,累计为企业遭遇的合同纠纷、融资担保、劳动用工等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100余条。三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专业解读,引导企业员工增强法治意识,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由区委统战部牵头,区工商联依托区工商联法律维权服务团,组织汇编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重庆市万州区工商联(总商会)企业适用法律法规手册》,为中小微企业依法依规复工复产提供便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查询。
 
  强化用工保障。一是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处理工作。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服务,通过成立工作组,点对点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劳动用工问题,引导企业做好“六稳”工作,发挥好稳就业主渠道作用,灵活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调整工时等措施,尽量做到不裁员或少裁员。二是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开通“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推送万州区华典建筑工程职业培训学校等7家培训机构纳入全市线上培训机构目录。指导区内企业在技工教育网、中国职业培训在线等平台开展线上培训,目前长安跨越、华歌生物等16家企业已完成申报。三是加强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建立健全对重点企业用工24小时响应工作机制,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等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等问题。搜集全区各类企业用工需求,摸排返乡农民工求职意愿,建立健全供给和需求两本台账,实现企业招工和群众就业双赢。